管棚管均匀固定在钢筋笼上, 采用 2 根内径 25 mm,壁厚≥ 3mm 的
管棚管、管棚管应采用钢管,上端宜高出地面 0.2m,下端与单向阀式注浆器相连。桩端注浆器应插入孔底以下 0.2~0.5m。钢管用 12#铁丝对称绑扎在钢筋笼主筋上 ,管棚管与主筋必须牢固可靠 ,并分别检查其通水性。管与管之间采用套丝连接并涂密封胶,外面螺纹处用止水胶带包裹 ,并牢固拧紧密封。 管棚管每连接好一段 ,必须用10#~12#铁丝,每间隔 2~3m 与钢筋笼主筋牢固的绑扎在一起 ,严防管棚管折断(严禁电焊固定管棚管时造成渗水渗浆 )。
注浆方案
(1)注浆采用 P42.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浆液,受潮结块水泥不得使用。水灰比为 0.55~0.6,配置好的浆液注水前必须经过湿磨机细化处理。
(2)灌注桩成桩后的 7~8 小时内,应采用清水进行开塞。注浆作业在成桩 10 天左右开始,并且桩身砼达到设计强度的 50%后方可注浆,注浆宜低压慢速。
(3)注浆前压水试验
注浆前压水试验是桩底注浆一道重要工序,除起到一般注浆工程的三个作用外(即检查设备及系统的密封性与完好率、 确定注浆初压、 确定浆液起始浓度及浆材配方),在桩底注浆中还有三个重要作用:
○1 疏通注浆通道;
○2 将沉渣及泥皮中的细粒部分推至加固范围外;
○3 检查两根管棚管的联通性,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两根管的可灌性。若只有一根管可灌,应调整注浆工艺参数,使注浆均匀有效。压水量一般控制在0.04~0.08m3以内。压水时间 1~2 分钟。
注浆施工原则
以可注入为准,尽可能采用浓浆、低压慢注及间歇注浆,以利于定量水泥浆体留驻桩底有效范围内。 根据本场地地质条件, 一般情况下注浆工艺参数可按实情在如下范围内调控。
○1 压水压力:以压通为准,难以压通的管棚管,压水压力可提高到 6Mpa。
○2 注浆过程压力:以可注入为准,控制在 4 Mpa 以上。
○3 注浆终压:比初压提高 1Mpa 以上。
○4 浆液浓底(水灰比):1:1~0.5:1,先稀后浓。可灌性较差桩适用较稀浆。
○5 每料水泥浆搅拌时间: 1~3 分钟。
○6 注入量:每桩水泥注入量控制量为 3000 ㎏。
○7 注浆时间:间歇注浆,每桩注浆时间 1~1.5 小时,其中间歇时间大于等于实注时间。可灌性较差桩须小泵量连续灌注。
○8 注浆顺序:总体上理想的顺序为,先注场地周边的桩孔,由外而内逐层内推,最后注场地中央部分桩孔。
(5)桩端注浆终止标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原则,以注浆量(水泥用量)控制为主,以注浆压力标准为辅。当注浆量达到 4000 ㎏时,可终止注浆;当注浆压力> 3Mpa并持荷 3 分钟,且注浆量到要求量的 80%,也可终止注浆。 否则需要采取补救措施。